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本作品由 上海九久读书人 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 每个人降临这个世界,都既未征得自身的同意,又非出于自身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与动物植物乃至无机物毫无二致。然而人一旦被赋予了理性和想象力,就无法满足于扮演这类创造物固有的被动角色,无法忍受自己像从杯子里掷出的骰子。
- 但是——这正是我论述的要点——毁灭性是创造性的替代品。
- 出生,在这个意义上,不单指离开母亲子宫、膝头、手等等,而是指一个人独立进入主动和创造的状态。
- 西方文化的发展导向是这样的:创立基础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体验其个性。
- 人的理性越强,定向系统就越发达,亦即是说就越接近真实的世界。
- 很显然,人眼中的世界情景取决于人的理性和知识所到达的深度。
- 理性(reason)的功能是人运用思想去领悟世界;理性与智力(intelligence)不同,智力是人借助思想来操控世界的能力。理性是人求真的工具,智力则是人更为巧妙成功地处理世事的工具。理性主要体现于人性本身,而智力则兼而显示人身上的动物本能。
- 一个行为,不论它多么乖悖或缺德,人总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要使它听上去合理,也就是说,人得向自己和别人证明,自己的行为决定符合智性、常识,或至少符合传统品行。
- 十九世纪告诉我们“上帝死了”;二十世纪告诉我们“人死了”。
第二章 作为心理和道德问题的不服从
- 人类在他的不服从行为中不断得以演进。不论他们以良心或是信仰的名义,正因为有了这些敢于对权势说不的人,人类的精神方能得到发展;
- 但事实是,我们在技术上已经生活在原子能的时代了,而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大权在握的人,情感上却仍生活在石器时代。
- 理性权威的一个例子是师生关系;非理性权威的一个例子是主奴关系。
- 教师能从学生的进步中得到满足;学生如果不及格,则不单是学生的失败,亦是教师的失败。
- 因为一旦我服从了国家、教会、舆论等形成的权势,我就会有受保护的安全感。
- 我不会出错,因为这个权势替我作了主。我不会孤独,因为这个权势高高在上地庇护着我。我不会犯罪,因为这个权势不允许我犯罪;即便是犯罪,惩罚也不过是再循路靠回这个全能的权势而已。
- 因此,任何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如果口口声声宣称拥护自由,但却处处压制不服从行为,它说的就不是真话。
第三章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之于马克思理论的应用
- 性欲(libido)理论
- 封建社会只有在它的成员努力做到对权势百依百顺、对上级官宦尊崇有加时才会运作良好。
- 这个概念上,人的性格形成乃出自他的奋斗激情——以他人与自然为目标,以及与世界关联的需求。
- 为什么一个社会能够成功俘获大多数成员的忠心——即便这些成员已经饱受体制之苦,即便理性已经告诉他们效忠这个社会最终会戕害自身?作为人类,他们为什么不能看清他们的真正利益,而被那些由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和洗脑运动炮制出来的虚假利益所迷惑?为什么他们对阶级状况的意识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意识不像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发生应有作用?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社会性格的现象中。一个社会一旦成功塑造了普通百姓的性格结构,让一个人爱上其不得不做的事,人就会对社会强加的条件无怨无悔。正如易卜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所言,“他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因为他只想那些他能做的事。”
- 人只有在充分施展各项能力时,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 消费人的主要目标首先不是拥有物质,而是消费越来越多的物质,以此弥补内心的空虚、怠钝、孤独、焦虑。
- 消费的自由成了人类自由的核心。
- 某些体制压抑人们热爱生活,却培植人们钟情财富。另一些体制压抑人们对异化的意识,而宣扬“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异化”的说教。
- 弗洛伊德认为实际产生压抑的原因——受压抑的最重要内容为乱伦的欲望——是出于对阉割的恐惧。
- “我相信: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I believe that nothing human is alien to me.”)
- 亘古不变的“人性”
- 人,这个“自然的怪胎”,若非找到一种新的统一形式来解决矛盾,就会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
第四章 先知与祭司
- 许多民族都出现过他们的先知。佛陀之言行成为经典;基督以他的肉身降临;苏格拉底为自己的理念不惜赴死;斯宾诺莎则一生奉行自己的理念。这些先知们都在人类历史上印迹甚深,因为他们的理念是通过他们每个人的血肉之躯流芳百世的。
- 先知实践自己的理念,而祭司则操控先知的理念,将这些理念传示给那些景仰先知的众人。这些理念于是失去了活力。它们变成了僵化的教条。
- 统治者一定得掌握一套“正确的”公式,否则怎能通过控制思想来有效地控制众人?
- 原本社会主义的观念旨在使人解放、使人独立,但祭司们通过种种方式断言人尚没有能力行使自由,或至少没有能力长期行使自由。
- 而近年来,他更是走上街头,告诉所有人,当一个国家的律法和人道主义的律法相背离时,一个真正的人应该选择遵从人道主义的律法。
- 我这里说的能够不服从者,是因为他们能够认定一些东西;他们能够不服从,是因为他们服从了自己选择的良心和原则。这些人是革命者,不是反叛者。
- 尽管宗教的恐怖手段消失已久,极权政治体制却一直将人的服从行为变成他们生存方式的基石。
- 在极权主义国家中,家庭、学校都强调尊重权威的重要性,这使得国家权力十分显见。
- 这个世纪是政府、企业、工会各级官僚组织把持的世纪。
- “国家主权”、“民族荣誉”、“军事胜利”
- 所以我们在此意义上说的不服从,是一种肯定理性和意志的行为。它秉持的首先不是反对的态度,而是支持的态度——它支持的是人的观察力,敢言其所见,并敢拒言其所未见。人的这种行为不需要咄咄逼人,也不需要犯上作乱;人只需要睁开双眼,保持头脑清醒,并敢于承担责任去唤醒那些睡眼惺忪、浑然不知危险将至的人们。
- 但作为哲学家,他们不服从于传统的权威思想和概念,不服从于人云亦云的陈腔滥调;他们给黑暗带来光明,他们唤醒昏昏沉沉的众人,他们是“勇于求知”的典范。
- 理性是普世的,超越所有国族畛域。
- 人们害怕思想甚于害怕地球上的其他事物,甚于毁灭,甚至甚于死亡。思想是颠覆的和革命的,是破坏的和恐怖的;对于特权、既定机制、舒适习惯种种,思想都无慈悲可言;思想不受政府和法律约束,它不事权贵,也不在乎年代悠久的世俗智慧。思想一直挖掘到地狱的深处,它不惧鬼神。它看到微弱如尘芥的人被深不可测的沉默包围,仍自豪地站稳脚跟,像宇宙主宰那样巍然屹立。思想是伟大的、迅疾的、自由的,它是世界的亮光,是人首要的荣耀。
- 人变得愚钝、怠惰、沉闷,也不能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因为一旦思想无拘无束,他们的看法也许就和我们大相径庭了。无论如何要避免这场灾难。
- 伯特兰·罗素反其道而行之,奋力对抗危机四伏的大屠杀;他这么做不因他是个和平主义者,或信奉某些抽象的原则,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 我行将就木时,不会有枉过此生之憾。我在暮色中见过红赤的土地,晨光中见过晶莹的露珠,霜天中见过闪耀的冰雪;我嗅到久旱后甘霖的气息,我听过风暴中的大西洋拍打着康沃尔郡花岗岩那种惊涛裂岸的轰鸣。科学有可能将这些以及其他的愉悦赋予更多原本不曾欣赏到它们的人。果真如此,我们便善用了科学的力量。但是,就在科学离开了生命——那种体现价值的生命——的那一瞬间,它就不再值得称道;无论它有多高明,无论它有多精巧,它都可能将人类带上一条不归路。
- 学者眼中重要的事是以智性去理解世界。
- 实用主义对人的心智有着一种怡情的吸引力:它能找到这个星球表面所有想象得到的实物;它对进步充满自信,对人类力量遭遇超越人类力量的制约则无所察觉;它热衷战斗,即使参战者冒着巨大风险,因为它对自己的战无不胜从未生疑;它对宗教有着强烈需求,一如需要铁路和电灯,但宗教对实用主义而言只是一帖安慰剂和一个解决尘间事务的帮手,而不是为了提供一些超越人类的东西以满足人类追求完美或无保留地崇敬的饥渴。
- 他的信仰不是神学概念上的信仰,而是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堂。
- 塞万提斯
- 一个没有塞万提斯那种伟大精神境界的残废人,会习惯在其周围制造更多的残废,来寻求一种不祥的安慰。
- 热衷摧毁、迷恋机器、蔑视女性
- 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感到无聊的动物,也是唯一能够眷恋死亡的动物。
第五章 以人为重
- 我们越消费,就越空虚。
- 如果没有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渴望作为基础,政治观念就徒剩一具空壳,权宜之计一声令下便可被弃如敝屣。
- 人只剩“消费者”这个身份,一味地吮吸,一味地希望消耗更多“更好”的东西。
- 人被一些标语、建议和不真实的声音反复冲击,直至丧失了最后残存的一点真实意识。
- 人向自己制造的东西、国家政权以及亲自选出的领袖人物们鞠躬致敬。人自己的行为渐渐变成一股异化的力量,原应成为这股力量的主宰,现却遭遇它的监管和反制。
- 我们制造出像人的机器,又制造出像机器的人。
- 然而民众被传媒系统误导或灌输,并不能如实了解政治和社会现状。
- 但其实我们的体制原本正是建立在人们拥有否决权,以及人们偏向多元表达意见的基础上的,现在却变得所有人都“自愿地”举双手赞成。
- 现在任何东西,广播、电视、书籍、医药,无一不服从利润原则;人们则被操控着进行某些常常是毒害精神的消费,有时这种毒害还殃及身体。
-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使人打破束缚的桎梏,摒弃幻想和不切实际之见,将自己转化成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身情感力和思想力的人。
- 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将每个人本身作为生活的最终目的,人永远不应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的工具。社会主义创立的是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公民都积极负责地参与制定每一项决策;每个公民都能参与,因为其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件物品,因为人有自己的信念而不是合成的意见。
- 它不主张个人财富的积聚,以免对社会和对个人造成危害。
- 正如民主理想失去了它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理想也失去了它最厚重的根基——那种有如先知对救世主信仰般的对和平、正义和人类博爱的信仰。
- 社会主义不但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反而被资本主义的精髓渗透。
- 社会主义被误解为一个纯粹的经济运动,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生产资料的国有化;这种误解同时发生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右翼和左翼人士身上。
第六章 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 同理,前辈们著作中的社会主义理念也不应该变作圣旨,被一些人用来行使对另一些人的控制权。只有社会主义者们共同服膺的精神应绽放在各人胸次,指导着他们的思想。
- 知识不应局限于海量信息,而是作为理性的手段去理解那些决定物质和人类进程的潜在力量。
- 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人培养成一个聪明的旁观者,而是一个有能力的参与者
- 宗教活动自由必须得到保障,国家和教会必须完全分离。
- 人的所有生命力在于超越了生存状况中庸庸碌碌的部分,在于为实现一个并非不可能实现、却迄今尚未实现的宏伟蓝图而奋力拼搏。
- 社会主义不单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活动纲领,而且是一项人类的活动纲领——在工业化社会的条件下实现人本主义的理想。
- 社会主义必须是彻底的。既是彻底,就要深入它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人。
第七章 保证最低收入的心理层面分析
- 无论如何,人享有生存权!
- 时至今日,人们因工作占据了太多时间,或因下班后已十分劳累而无法令自己认真思考一些严肃的问题,
- 在这些社会中,比如一个木匠,他挣的钱只要够他养家糊口就行,一旦达到社会的传统生活标准,他就拒绝再工作,并不觉得钱挣得越多越好。
- 人表面上很活跃,甚至很兴奋,但内心深处是焦虑、孤独、压抑、无聊的(无聊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慢性压抑,而这种压抑可以靠消费来成功弥补)。
- 研究这些问题将导出另一些实际的考量:个人的最低合法需求究竟为多少?(比如一人一间房、若干衣物、若干卡路里、若干有文化价值的用品,如收音机,书籍等等。)
- 国家样样都包办,则会成独断专行的神,这一危险只有在社会活动中全方位同步大力增强民主程序方可化解。
μαρκαρισμένος
bis legi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