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依然是被疫情困扰的一年。久居在家,愈发变宅的我又从各处搜刮来不少电子书(当然也有一些纸质书)。我在大学的头两年接触到了资中筠的作品,由此开启了我的一条“理解中国”之路。也许在出国之前,还有一些时间和机会阅读与中国有关的书籍,是一件幸事吧。我逐渐形成了“继承、批判并重构文化”的想法,并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在此推荐五本我读过的书,也当是2021年的收尾总结。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早日摆脱这样“断了线”的状态,重建与世界的联结。

资中筠《九十自述:蜉蝣天地话沧桑》

资中筠,一位调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知识分子。从天津耀华到燕京再到清华,毕业后入“世和”从事翻译等工作,而后调入社科院研究美国,退休后仍不断发挥余热。我强烈推荐她的《资中筠自选集》和《资中筠九十自述:蜉蝣天地话沧桑》。于前者可读到她的感时忧世、士人风骨、坐观天下、闲中记美、不尽之思;于后者可读到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她的丈夫陈乐民是研究欧洲的学者,在此一并推荐《欧洲文明十五讲》《启蒙札记》《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最后一本书是陈乐民和自家女婿(德国人)的谈话录(他们两人用的是法语),由陈乐民的女儿陈丰录音,整理出版。

周雪光《中国国家制度的治理逻辑》

周雪光,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我有幸在zoom上听过他的读书分享报告,他对Max Weber的理论信手拈来,又能灵活应用到现实中,真不愧是马克斯·韦伯的传教士(笑)。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一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研究路径和视角。在书中可看到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事例生动,读来使人醍醐灌顶。

周雪光
周雪光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余英时,历史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主攻中国思想史研究。如果你对中西方历史、文化、思想的差异有所疑惑,那么一定要读一读余英时的相关著作。此书不仅反映出著者作为一位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广泛深入了解研究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史专家,力图通过对若干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问题的分析,来把握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从而达到对于中国文化性质的一种整体了解的学术风格,而且也反映出著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深层关注和严肃冷静的思考。他是少有的能在中西思想之间来去自如的学者,可以说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04年始,出版了十卷本的《余英时文集》,可供进一步阅读。

余英时
余英时

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

金观涛,学者,作家与社会评论家。他出任过《河殇》总顾问,却被迫在1989年后和妻子刘青峰一同离开大陆,前往香港,发起并主编《二十一世纪双月刊》。金观涛的父亲和儿子都是化学方面的顶尖人才,而金观涛本人虽起初也专攻化学,后以文革等为契机,转向中国、哲学、思想的研究。至于刘青峰,她和金观涛一道,曾任《走向未来丛书》常务编委。她以靳凡为笔名发表过中篇小说《公开的情书》,1989年之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金观涛和刘青峰可谓学术界的“神雕侠侣”,点此可以了解他们的故事。金观涛在《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等作品里提出的中国“超稳定结构”很有意思,但我希望读者不要太走火入魔,以至于忽略了其他的历史理论(笑)。

金观涛和刘青峰
金观涛和刘青峰

钱理群《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著有《鲁迅作品十五讲》《知我者谓我心忧》1等书。之前网络上流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此书基于他在台湾某大学的课程讲义写成,补全了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讲的最后一两章。在z-library上可以下载到这本书的pdf版,繁体中文,亦无删减,还历史一个真面目。打开这本书,就像坐在一个讲故事的老人面前,听他娓娓道来1949年——2009年的中国故事,读毕不禁长舒一口气,感叹中国这曲折的命运。

钱理群
钱理群


  1. 这本书的书摘可以点此查看,密码为19390130